统一身份认证温大主页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媒体马院 >

首页

媒体马院

温度新闻:从“幼有所育”到“幼有善育”:以托育服务标准化共筑普惠民生防线

作者:时间:2025年08月24日 16:39阅读:

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、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、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,事关千家万户,事关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。我国3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,超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。广大家长对托育服务的主要诉求是价格实惠、就近入托、服务质量有保障等。满足这些诉求,关键就在于发展普惠托育服务。从城市社区的托育中心到乡村的育儿驿站,普惠托育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,既折射出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成长,也展现了多元主体的协同智慧,是回应“带娃难”的民生答卷,也是夯实社会治理根基、助力城乡共富的重要抓手。

标准化体系的根基构建,始于对资源的系统性整合与设施的规范化升级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“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,支持用人单位办托、社区嵌入式托育、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”,为标准化体系构建指明了方向。政府以顶层设计为引领,将托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总体规划,通过统筹教育、卫健、民政等部门资源,加快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,以托育机构、社区嵌入式托育、幼儿园托班、用人单位办托、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络的“1+N”托育服务体系,推动托育点从“零散分布”向“规范布局”转型。

标准化体系的活力,在于对多元需求的精准回应与服务内容的精细规范。政府通过调研摸准群众需求,推动服务内容由“一刀切”向“分龄定制”升级。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成长需求差异显著:0-1岁婴儿需侧重科学喂养与安全看护,2-3岁幼儿需融入感官开发与社交引导,3-6岁学龄前儿童则需衔接学前教育的启蒙课程。杭州市通过盘活资源,社区、单位协同发力,在新建居住区同步规划配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房343处、7万余平方米;配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,建成公建民营型社区普惠园104家;42家企事业单位、产业园区举办托育机构,实现“带娃上班”,提高托育服务的便捷性,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刚需。

标准化体系的效能释放,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推进与“托育+”生态的融合创新。政府搭建协同平台,推动教育机构、医疗机构、社区、企业形成合力:卫健部门负责健康标准制定,教育部门指导启蒙课程设计,企业提供智能托育设备,社区协调场地资源。江苏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依托自身儿保专科优势,开办“示范托儿所”,积极申报并获批南京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;截至2025年6月底,山西省117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当中,已经有71个与医疗机构签约,实现“医育结合”。同时,通过政策激励降低运营成本,目前已有1300多个县(市、区)出台建设补贴、运营补贴、发放消费券等支持措施,为标准化体系落地注入动力。

从设施标准化的“硬支撑”到服务精细化的“软内核”,再到协同融合的“宽延伸”,普惠托育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,本质上是一场以标准为笔、以民生为墨的治理实践。它让托育服务从“看得见”的场地,变成“摸得着”的规范,更成为“连得起”的纽带——联结着家庭的幸福指数、社区的和谐程度与城乡的共富步伐。在中央“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托育建设”的指引下,标准化体系正以更可靠、更贴心、更具活力的姿态,书写着民生保障的新答卷,为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鲜活经验。

作者:余楚旸 陈馨怡

作者单位:yl6809永利

网页链接:https://wdapp.wzrb.com.cn/wenduH52/wenzhouhaoDetail?appId=38&metaDataId=100124623&siteId=S_WDXW&tenantId=T_GOV

友情链接